close

轉渡與超譯–後出土文字朝向後文字書寫1-.jpg  

   作為所謂"國粹"的書法,在當代的藝術領域裡可能漸漸失去去被關注的眼神,原因或許很多,其中可能有個面向在於與當代的生活體驗有極大的差距,這可能 是"美"的效力所在,但是當藝術家以書法中"書寫/紀錄"的本質做為起點,或許就回應了當代情境,讓觀眾有更多不同連結的可能。

  9月20日至11月19日,十方藝術空間舉辦張嘉哲個展《轉渡與超譯–後出土文字朝向後文字書寫 》,藝術家以"書法"為起點,討論書寫與文字在當代的關係,現場展出的作品形式包括空間裝置、雲端互動與書法等。

  書法如何以當代藝術的形式,回應自身在當代的情境呢?藝術家以倉頡輸入法拆字的字元,將"心經"從新抄寫一遍,然後輸出在燈片上,模擬當代閱讀螢幕的 經驗,以輸入法的字元替代書法的書寫元素;另一組<虛擬化身>,以透明壓克力做出類似神主牌的形式,牌上放置QR CODE,觀眾掃碼之後連結到的是我們無法辨識真假、傳說中倉頡造字所留的廿八個字,倉頡所留的字碼與QR CODE互相對應,藉由架上的空盒子來討論書寫/紀錄一再流傳與重複,但是本身卻是空缺的載體。

  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試圖以當代藝術挪用現成物,以拆解象徵的手法,再現書寫的傳統形式,以表達書寫的未來內涵、符碼互換的結果,書法傳統的文化厚度不 再只是象徵,也不再是限制,書法的各種形式都成為載體,來呈現藝術家對書寫的思考,回應書寫的本質,也開啟觀眾對當代書寫的思考。

arrow
arrow

    法羅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