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海埔地ㄉ.jpg

  相較於引進國外成名藝術家的作品,國外年輕藝術家的來台展出是較為少見的,這些相對青澀的作品對我們台灣觀眾來說,應可作為一種觀察,在新自由主義經濟下的全球化環境中,年輕藝術家會遭遇與台灣年輕藝術家有何不同的處境,而他們又是如何在藝術裡面對的?

  11月26日至12月24日,替代空間"福利社"舉辦「不安的海埔地」-國際交流展,由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樁昇擔任策展人,從支援年輕藝術家的組織「Artothèque(藝術圖書館)」中選出,由畢業於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及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的藝術家所組成的聯展,共有八位藝術家參與展出,展出形式包括行為藝術、錄像、攝影與繪畫等。

  以海埔地比喻剛從學院畢業試圖進到職業藝術領域的年輕藝術家,策展人呈現的是受過專業訓練,但尚未被藝術領域中經濟力量感染的藝術家,所思考的面向,同時也預設了一種藝術未受市場干擾的本質,這種本質可能存在,也可能是種現代主義式的英雄想像,或許這些年輕日本藝術家的作品,恰可作為我們的某種對比。

  從現場展出的作品可看出,學院派訓練對年輕藝術家的影響,主要幾個創作方向與台灣年輕藝術家沒有太大差距,例如社會關懷的紀錄片類型、藝術介入社會議題的行為藝術或是從媒材反思繪畫行為等,當然藉由當代藝術面對象徵的手法,來回應傳統藝術的路線也不意外,可以看到年輕藝術家從學院訓練中與藝術的對話後,逐漸找到方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不安的海埔地
    全站熱搜

    法羅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