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670765_903405179791251_2729688376010458177_n.jpg

  談到"錄像藝術"可能大家覺得陌生,若先不理會這些名詞,今年的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內容十分精彩,從跨界移工到文類敘事,從紀錄片的角度到空間裝置,各種形式紛呈具備,對影像有興趣的朋友,實在不應錯過。

  2016年10月15日至2017年1月8日,鳳甲美術館舉辦「2016年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由呂佩怡與許芳慈擔任策展人,以邀請與徵件的方式,共計廿七組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參展,展出的作品除了單頻錄像外,也包含空間裝置等,同時,也舉辦十餘場相關放映與座談。

  可能我們已經習慣當代有許多議題是以紀錄片的方式推動,不管是環保、還是反迫遷等,但紀錄片有其限制,"錄像藝術"反而可以容納更多的討論與可能性,例如將各種現實物融入作品中,而非單純以"文件"的方式呈現。

  舉例來說,<木:刻電影—再聚(木:刻)第六輪—迴 靈魂>結合了手作與影像,議題、影像與柚木材質準確搭配,另一件〈飄零而形不離影〉則是運用影像、光影與現實物的配合,引領觀眾進入議題的閱讀與思考,這些作品顯示出影像與物品的關係,<飄>的這些文件與現實物,成為整體敘事的一環,而非只是輔證。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作品試圖反思"錄像藝術"這個文類本身的限制,例如〈浪漫樂派〉以兩個螢幕與音響,協助敘事有更多的可能性,或著如〈城堡行動〉以機械性的語言,分析美國核爆實驗紀錄片,以形式本身帶入反思,機械性的"紀錄"或"觀看"議題,本身可能帶來的冷漠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負地平線
    全站熱搜

    法羅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