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街大歡囍1.jpg

        相對於北市府舉辦的「白晝之夜」,當代館近日舉辦「街大歡喜」以多年深耕社區的厚度,讓藝術不在只是裝飾街邊的牆面,由藝術家與社區居民有更多的互動,深入觀察與表現,讓街區與藝術的關係更加耐讀,更加吸引人。

  10月1日至11月13日,台北市立當代藝術館舉辦「2016街大歡囍─當代 X 社區藝術節 」,邀請黃立慧等十組藝術家,展出地點包括美術館前廣場、周邊店家、公園與捷運地下街,展出形式相當多元,包括行為藝術、互動體驗、插畫、攝影、出版與動力裝置等等,不管是創作過程或是觀看,都強調民眾參與。

  相對於北美館或是國美館來說,當代藝術館的空間的確是比較小,可能也較沒有知名度,但是當代館利用自己特別的地理位置,身在台北熱鬧的老社區當中,逐步發展出不同的社群概念,包括與當地里長的合作,皆可看到六年來持續舉辦社區藝術節的累積,這樣的累積呈現在藝術家透過當代館與在地的連結,與當地居民有更多互動。

  觀眾可以先走進當代館拿一份取材自當地社區三位主婦故事的<光能報-主婦的午後時光>感受當地氛圍,利用出版物探索當地文史也是「街大歡囍」的慣例,或者在當代館門口的<黑白棋>透過遊戲規則,顯現出在地居民與遊客不同的角度,在遊戲最後可以看到雙方的圈地遊戲勝負與權力的流動;或如<可以睡覺>邀請觀眾以身體,去體驗社區的空間性格,是更直觀的體驗。

  整體而言,展覽的設計相當完整,從文史出版形式到駐地創作,從街區認知到講座課程,與觀眾或是居民的互動也相當多樣化,短短的一個半月卻是有著十分扎實的內容,當然,這不是個完美的展覽,但卻是個與社區結合相當好的累積,讓我們看到當代館紮根於社區,越來越走出自己的方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2016街大歡囍
    全站熱搜

    法羅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